记得小时候,接触课本之外的第一句话,是爷爷屋里挂的一副对联:聪明睿智,守之以愚;道德隆重,守之以谦。那时很小,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内涵,但知道与做人有关。再大一点,爷爷老了,墙上又换了副对联:但得夕阳无限好,何须惆怅近黄昏。当时就明白了,这是爷爷步入老年对自己的一种精神激励。
爷爷念过私塾,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算是文人了,爷爷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,闲时就喜欢和我们讲孔孟之道,历史典故。长期的耳闻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国学,中国四大名著,儒家,佛家,道家,四书五经,唐诗宋词等等这些书,我几乎都翻阅过。看多了发现这些书大都有一个特点,让我们做个什么样的人?老子以无为以柔为基础,孔子以中庸为主,佛家以悟为境界。正所谓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。而孔子的中庸之道与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相契合;儒家的德又可成为人们安身立命,精神皈依的归宿;佛家的悟让人们在变幻莫测的红尘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,品人生的最高境界。人之初,性本善,人性中最温暖,最美,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善良,而知世故而不世故更是最成熟的善良。
书看的多了,悟性也随之逐渐提高。古人云:一夜暴富不如一夜顿悟。悟的多了反而觉得做人难了,今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也是想的最多的问题。我崇尚老子的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水亦如此,人更亦如此,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做人就要有大海般的气魄胸襟,以宽容之心待他人之过。心不妄念,身不妄动,口不妄言,君子所以存诚;内不欺已,外不欺人,上不欺天,君子所以慎独。 更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。
人生有尺,做人有度。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,守住做人的底线。凡事勿过,过则为灾。物忌全胜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。步步占先者,必有人挤之;事事争胜者,必有人挫之。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,希望自己心如明镜,其实做人何必太清醒。花赏半开时,酒饮微醉处,事不可做尽,言不可道尽,人生无完美,人则无完人。于事,三思而后行;于人,善良首当先。有德天地高;无德祸已近。聪明人,一味向前看;智慧人,事事向后看;大悟之人,宁可有为而示无为,不可无为而示有为。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过程,在喜怒之中看涵养;遇事之中看担当;逆境顺境看胸襟;成败之中看坚持;舍与得中看智慧。人只有经历了沧桑才能淡泊名利,遭遇疾风暴雨才懂得宁静致远。
当今社会,压力大,诱惑多,谈修身养性是何其难。首先在繁华的世界里忍得了孤独,耐得住寂寞。而孤独总与安静、从容、智慧、坦然结伴而行。当你喜欢孤独的时候,表明人生的阅历已经丰富,正如钱钟书所说:学会和孤独为伴,人才会不断反省自己,发现自己。而灵感顿悟也源于孤独,孤独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。聪明人,宁可与孤独为伴而不与人周旋,自古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。与 人相处,有太多的世态炎凉,不易觉察的冷枪暗箭,太多的物是人非及人走茶凉的沧桑。而孤独在尘中不染,任岁月蹉跎,不言心累不言殇,不以物喜不以己悲,任尔红尘滚滚,我自清风明月伴孤独。
大悲无泪,大悟无言,大笑无声。人生就是浅思淡行,不急不躁,不温不火,款步有声,舒缓有序,这种淡到极致的美,即使在重压之下,也能气定神闲,让心在一份淡然宁静中优雅前行。文/柳懿桐